黑足斑虻

nigripes   Zetterstedt
   

  13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
雌性体长8-11 mm,黑色。头部:略宽于胸部;复眼裸;头项具3个棕黑色单眼,单眼瘤区亚亮,两侧与复眼接触,着生棕色毛和黑毛;额高为基部宽度的1.1倍,顶宽于基宽,灰黄色,着生稀疏的灰白色毛;额基胛黑色,两侧与复眼分离;亚胛灰黄色;颜与颊灰黄色,颜胛与口胛黑色,相连,突起,中间具宽的黄粉条,颊胛黑色,大,平坦,着生棕色毛;口毛棕色。触角黑色,着生黑毛,但柄节基部大部分褐色,柄节长为宽的2.8倍,梗节略短于柄节,长为宽的2.5倍,鞭节长于柄节和梗节之和约1.3倍。下颚须深棕色,着生棕色毛和黑毛。喙黑色,着生黑毛。胸部:背板黑色,着生棕色短毛,盾片具1对伸达后缘的中侧灰白色纵条和1对宽的黄色侧条。侧板黑色,着生棕色毛,前气门至翅基具1暗棕色条,前胸背片经背侧片、翅侧片到后胸侧片具1宽的黄粉条,着生长黄毛,腹侧片上半黄色黄毛,前胸腹板黄色黄毛。翅透明,前缘深棕色,翅脉黄色,横带黑色,外缘锯齿形,达翅后缘,R4脉无附脉,R5室开放,臀室窄开放,翅端斑略宽于R1室,端部稍超过R4脉。腋瓣黑色,具黑色缨毛。平衡棒黑色,柄基部暗棕色。足黑色,着生黑毛,基节和中、后足股节夹杂有较多的棕色毛。腹部:背板黑色,着生

Chrysops szechuanensis Krober棕色毛,第2背板具1对很大的“八”字形黑斑,达该节前缘,并相连,后端接近该节后缘,向两侧延伸,几乎达该节侧缘,第3背板以后有的黄色,具2列斜形黑斑,有的黑色,中间具黄粉条,两侧具浅色点,黑色部分夹杂有黑毛。第1、2腹板黄色,第2腹板具中黑斑,第3腹板以后黑色,或大部分黑色,着生棕色毛,尾端夹杂有黑毛。
雄性复眼上2/3大眼面大于下1/3小眼面。腹部第1背板黑色,两侧具棕黄斑,第2-4背板黄色,中央具“八”字形黑斑,以后各背板黑色。腹板黄色,第4腹板以后黑色。
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额基胛、颜胛和口胛均为黑色;足股节和胫节黑色;腹部第2背板具1对很大的“八”字形黑斑,黑斑前端相连,达该节前缘,后端接近该节后缘,向两侧延伸,几乎达该节侧缘。
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地理分布黑龙江(虎林、嫩江)、吉林(漫江、柳河、安图、长白山)、内蒙古(乌兰浩特、阿尔山)、台湾;
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腹部第2背板黑斑向侧后方延伸,与煤色斑虻C. anthrax Olsufjev相似,但煤色斑虻足非全黑,中、后足胫节和跗节棕色。

标本信息

观察标本 15♀♀2♂♂,黑龙江,保存在AMMSC。